米思岛米思岛米思岛

当前位置:首页 > 精选文案 > 政务专题

《厚德载法治 公正树丰碑》法院专题片解说词

政务专题 加入收藏夹

  中国最古老的“灋”字。“水”、“廌”、“去”三部分组成它独特的形体,廌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独角兽,性刚直,见不平,触不直者。三者联体,寓意着"法"平如水、去不直的精神。这个文字,代表着中华民族的古代先民对于法治最初的描摹和历史的期许,凝结了古代人对于“法”这一特殊现象的见解。面对它,人们总会油然生出某种根结于内心深处的敬意。

  漫漫历史长河,逝者如斯,原本代表神明裁判的“灋”字虽然已淹没在岁月浩淼的烟波里,但人们对公平、公正的渴求却始终一脉相承。今天,在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的审判大楼里,正厅最醒目的一面墙上,镌刻着99个用不同字体书写的“法”字。它们虽然笔法不同、形状各异,却表达和渲染着一种共同的意境,那就是绵延不息、传承发展的法的精神。这栋大楼里的法官们,身着法袍、手持法槌,以法律的名义,用自己的理想、信念、智慧、责任,默默书写和诠释着“法”字的含义,也在书写和诠释着法律人永恒的追求······

  春生秋长,斗转星移,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走过了55年的发展历程。回首当年,昆明市华山南路的小山坡上,简朴的四合院,青檐瓦顶的小楼就是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从前的办公处所,那些早已发黄的卷宗里还记载着新中国的第一代法官们审判案件的过程。

  55年过去了,定格的是时间,流逝的是岁月,记录的是历史。55年的风雨求索铸造了云南高院人心目中的法魂。在岁月的流痕中,当年的四合院发展成气势恢弘的审判大楼;建院时曾经意气风发的年轻法官如今已是满头银发;当初的大檐帽演化成更能体现法官职业特色的法袍、法徽;案件审判类型也从建国初期单一的刑事审判发展到刑事、民事、行政三大系列;案件流程从过去的“立审合一”发展到立案、审判、监督、执行四个环节;全省法院审判案件总量从最初的几百件发展到现在的二十余万件;职能部门从过去的5个发展到今天的21个,工作范围拓展到审务、政务、党务三大领域;法官队伍从建国初期的60余人发展到400余人,其中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占到80%,博士、硕士占到10%,学历层次和文化结构都有了大幅提升。

  众多的发展变化中,唯一不变并且历久弥新的,是一种埋在心底、深入骨髓的精神,这种发端于人文和历史的崇法、**的精神,汇聚成一条悠长澎湃的河流,引导着云南高院人在法制建设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历史是物质,更是精神。走进今天的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法治的历史、现实和未来在这里得到完美的结合,庄重威严的法治氛围与和谐亲民的人文气息扑面而来。宽广的民主法治广场与街道紧紧相连,让公平与正义成为人民法院和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古朴平实的法制之桥,引领人们走进法治的殿堂。桥旁水池之上的圆形水台,象征人民法院的“天平”永不倾斜;审判大楼以平实、简洁的线条勾勒出威严和大气,兼容着和谐之美。大楼立面的玻璃幕墙犹如清澈的明镜,熠熠生辉,既有现代建筑的质感,又将“明镜高悬”的含义寓于其中。扁体石柱坚实厚重,一头扎根沃土,一头富有张力地向上延伸,表示人民法院的根基永远与人民群众紧紧相连,象征着法院以公正的审判为人民撑起一片宁静、祥和的天空。 面对这栋被誉为云南法制形象的标志性建筑,公平、正义、民主、文明的司法理念浑然天成,开放、亲民、关怀、和谐的人文精神悄然流露。在这个用云南高院全体法官的精神、意志、信念和追求支撑起来的建筑群落里,这样的理念和精神被不断强化和印证着。它,不仅寄托着几代云南高院人的理想,也承载着党和人民对司法公正的殷切期望。

  从建筑的表象到工作的实质,人民司法的点滴进步无不伴随和回应着中国历史的沧桑巨变。无论是春秋时期子产为变法铸刑书、战国商鞅为变法遭车裂,还是晚清谭嗣同为变法壮烈殉葬,法治在“皇权至上”、“礼教为先”的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史书上只留下淡淡的墨痕。

  放眼世界,人类,无一不是从血与火的历史中走出,从蒙昧走向文明,从人治走向法治。而古老的中国,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把热切的目光投向法治。审时度势的中国***依据国情民意,总结和探索五十年建设发展的经验和道路,概括和升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梦想和追求,把炎黄子孙对“灋”的单纯期盼,演化为依法治国的重大历史抉择。 法律的根基在于社会。伴随着民主与法制的脚步,法院、法官、审判、执行,这些曾经远离人们视线的概念,交织成焦点和热点频频亮相于社会生活前台。而司法面临的社会矛盾呈现出错综复杂的情况,社会公众对司法工作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关注和要求,远远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期。依法治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崇高使命带给法院的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历史性的机遇与挑战面前,唯有改革才是发展的动力与出路。 惊涛拍岸方显大海的力量, 博击长空才是雄鹰的本色。

  (一) 新形势、新任务,激发着云南高院人严谨求实、奋发进取的精神。 (云南高院院长赵仕杰同期声:我们坚信,思路决定出路,理念决定成功,法院建设要抓好四件事:一是更新司法理念,二是规范司法行为,三是提高司法素质,四是改善司法条件。法院工作归根结底就是要维护社会稳定,化解社会矛盾,保障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公平正义。) 云南高院始终秉承公正、高效、文明、廉洁、和谐的院风,始终坚持把好政治方向关、团结统一关、公正司法关、改革创新关、清正廉洁关的思路,促进各项审判任务顺利完成,审判质量和效率明显提高,司法改革稳步推进,队伍建设全面深入,基层基础不断夯实,整体形象和精神风貌全面提升,服从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职能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二) 改革与发展是人类进步的不懈动力。面对司法改革的滚滚浪潮,云南高院将如何应对?答案只有一个:就是紧紧把住云南地处边疆、民族众多、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一的省情脉搏,循司法审判基本规律,走边疆民族特色之路。云南法院立足公正司法,围绕区域特色,开始向新的领域不断进行研究和探索:合理尊重少数民族的民风民俗,巡回法庭走进边远村寨,适用贴近群众生活的简易程序,总结毒品案件审判经验,攻克超审限、超期羁押 “顽症”,完善案件质量评查体系,创新执行机制,强化执行力度…… 云南法院人以胆识为砚,化汗水为墨,在全国法院系统的改革史上写下了多项第一:首家设立毒品案件专业审判庭;首家设立统一管理和统一协调的执行局;首家统一任命执行员;首家对减刑、假释案件实行听证程序;首家在全省范围推广采用注射方式执行死刑;首家实行专业审判委员会制度。多项工作走在了全国法院的前列。

  (三) 公正是法官永恒的座右铭,是审判的灵魂和生命,是人民群众对司法的根本诉求。

  (画面:立案大厅)

  这是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立案大厅,这里设有操作简单、便于查询的电子触摸屏;柜台式的立案、信访办公室;方便当事人和旁听群众的休息座椅和存包柜;滚动播放排期开庭信息和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的电子显示屏;免费索取的法律法规、诉讼须知手册和各种应用文书样本。司法亲民、便民、利民的职能得到了充分展现。 (云南首次对死刑案件进行二审公开开庭审理同期声:书记员:全体起立,请审判长审判员入庭。审判长(庄严的敲下法槌):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现在开庭。) 伴随着全国法院“二五”改革的春风,云南高院人敲响死刑二审案件开庭的第一槌,进一步加速了刑事审判提质增效的步伐,凸显了司法的严肃和权威,构筑了尊重人性和保障人权的公正基石。

  “辨法析理、定纷止争、胜败皆服”,已经成为云南高院民事法官审理案件的工作指针。化干戈为玉帛,用法律构建和谐,让老百姓更多地体会到司法的真诚与服务,是法官们最希望看到的结果,也是云南高院践行司法为民宗旨的一个缩影。

  “民告官”是过去中国老百姓生活中不越雷池的一大禁忌。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深入开展,行政诉讼渠道进一步畅通,不仅促进了依法行政,同时也让有理有据的老百姓敢于打官司,打得赢官司,促成了官民的和谐。

  “执行难”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和难点。云南高院想尽“千方百计”应对执行中的“千难万险”,通过提高执行队伍素质、规范执行行为,建立健全执行威慑机制,保障执行的透明、规范、公正、高效,充分维护了债权人的合法权益,捍卫着司法的公信与权威。

  审判监督者被称为“监督法官的法官”,他们严肃认真的评查、重审,严格把好案件审判质量关,严守审判流程的最后一道防线,让事实更加趋向公正,把最好的裁判呈现给公众。

  (云南高院常务副院长董治良同期声:针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打官司难”、“信访申诉难”问题,云南高院强化了涉诉信访接待工作,加大了司法救助力度,实施判后答疑,加强审务管理,进一步规范了司法行为,统一了执法尺度,提高了审判水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让经济困难的当事人打得起官司,让有理有据的当事人打得赢官司,让胜诉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一份份浓浓的关切与尊重,伴随着云南法院人坚定的脚步,走进了城镇乡村、万家灯火。云南高院人以自己的行为体现着司法的人文关怀内涵,展现着司法的智慧与力量,实现了司法调处纠纷、化解矛盾、惩罚犯罪、制裁违法的社会功能。

  (四)2006年12月,一场特殊的升旗仪式在云南高院新审判大楼前举行,这是云南高院整体搬迁至新址办公两周年的纪念日,更是云南高院党组班子带领全院法官干警阔步迈向明天的庄严宣誓。

  国旗猎猎、国徽熠熠。这是一个刻骨铭心的时刻,这是一个庄严神圣的瞬间。这一刻,有多少幸福和喜悦在这里交织,有多少激情和自豪在这里迸发。这一刻,记载下云南高院人无数的光荣与梦想。

  面对庄严的国旗,云南高院人深知:国旗在上,一言一行,决不玷污正义的天平,法律在上,一思一念,决不触犯法律的尊严,人民在上,一生一世,决不辜负人民的期望。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打造历史和现实寄予厚望的法律、法院、法官之魂。

  “以人为本,和谐兴院”始终是高院党组工作的重心。抓班子建设,抓队伍管理,抓党风廉政,从思想深处确保司法理念、司法行为和司法作风的先进性。大力加强纪检监察力度,积极开展机关党建工作,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切实提高政务服务水平,全面建立司法保障体系,加**官培训力度,积极开展司法交流,推进法院文化建设。今天的云南高院,和谐温馨的法苑小区、设施完备的健身中心相继落成,法院文化生活空前繁荣,法院队伍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在这片厚重多彩的红土地上,云南法院人的信仰、良知与责任,穿越历史,面对现实,掷地有声。

  (五)(画面:电影《马背上的法庭》片断)

  您现在看到的是一部由云南高院协拍,以云南边疆民族基层法官为原型创作的影片《马背上的法庭》,影片拍竣后,先是被选定为建党85周年献礼片,之后又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影片中基层法官的真诚和对公平公正的执着,打动着无数人的心。 当我们回到现实的那一刻,牺牲在执行第一线的王光环,用金子般的心办案、无愧雪域法魂的格茸定主,这些我们身边最普通最基层的法官的身影无时无刻不在脑海中浮现。面对正义和理想,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一滴滴辛勤的汗水,能折射出整个太阳的光芒,岁月沧桑,不老的是那一颗颗无怨无悔的尚法之心。

  绿叶之所以能仰望蓝天,是因为根基深扎大地。云南高院始终坚持把目光投向基层,投向审判工作第一线。省高院统招大学生充实基层,解决基层进人难问题,商请有关部门解决困扰基层的职级问题,采取免费为全省法官进行业务培训、到基层巡回办案、开展庭审观摩等形式,加强业务指导。今天,无论是繁华的省城还是边远的山乡,一座座现代化的审判大楼已经矗立在云岭大地上。那个曾经在封建衙门里尘封了千年的“灋”字,如今又在人民的法治殿堂上焕发了新颜。

  (六)耕耘、收获、迈步、启程。永不自满的云南高院人再一次将目光投向了远方。远方,雄关漫道,等待着云南高院人不懈的上下求索。

  (画面:一组表现任务和成绩的数字,逐字打印出现在屏幕上。内容为: 2000年-- 2006年 云南高院年均审结案件突破1万件; 全省法院年均结案总数突破22万件; 云南高院年均审结毒品案件5000件以上,居全国法院之首; 全省法院案件调解率达50.2%,比全国法院的平均调解率高出3个百分点;案件执行率保持在85%以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全国法院信访量逐年攀升的情况下,全省法院申诉、信访出现了下降趋势,受到最高人民法院的充分肯定。)

  厚德载法治,公正树丰碑。 用事实说话,为和谐添彩。

  这,就是云南高院人的心声 。 这,就是发展道路上坚定的誓言。

  在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的院落里,仍绿树成荫,红花缭绕。有了绿树红花的衬托,高大的审判建筑显得更加庄严肃穆,宽阔的法治广场显得更加和谐安详。这些绿树大多是云南三级法院的法官代表们栽种的。每一颗绿树都传递着一个法院的心声,每一片绿叶都表达着云南法院人共同的愿望。透过这些生生不息的枝干和绿叶,滇池之滨、金汁河畔的这片天地有了更加特殊的意义。在这里,所有的土壤都根植着法治的理想,所有的情感都交融成法治的力量。那个由古老的“灋”字带来的启示,越过千百年的积淀,依然激发着我们同样的期盼。

  信念就这样被坚守着-- 以法律的名义 维护公平与正义

  路,就在脚下 路,还在延伸····

来源: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

tags:专题

相关推荐

扫码关注

qrcode

联系我们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