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的“蓝山答卷”
——湘江源头蓝山县生态保护与开发的探索与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长江经济带时指出,要坚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工作的重要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不搞大开发不是不要开发,而是不搞破坏性开发,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千里湘江始于蓝山,一江清水造福三湘。党的十八大以来,蓝山县作为湘江源头,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持续保持了“天蓝、山蓝、水蓝”的生态优势。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3.2%,位居全省第四;湘江源头野狗岭水质常年保持一类标准,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达到二类以上标准;全年空气优良天数354天,空气优良率达到97%,空气环境质量持续保持国家二级以上标准。
思路决定出路。在要生态还是要发展这个问题上,我们曾经有过迷茫和误区,但随着对“两山”理论的不断深入学习,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在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做选择题,本身就是一种理论上的不成熟和实践上的不清醒。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是为了更好的发展,而且保护本身也是一种发展。绿水青山本身就是宝山,不一定非得要开采;筑好了梧桐树,金凤凰自然就会飞来。
魄力决定动力。在转变过程中,决策者的魄力同等重要。为了保护湘江源头的生态环境,我们做出了巨大牺牲,拒绝了一批生态效益低的企业来蓝山县投资办厂,主动放弃和退出了一些高能耗、高污染产业。据不完全统计,党的十八大以来,蓝山县在森林禁伐、矿产禁采、干流禁渔、两岸畜禽养殖退出、关闭中大型污染企业等方面造成财政减收24.9亿元,就业减少5.45万人,群众减收48.9亿元以上。近三年来,县经开区因环保不过关而否决掉的项目达20余个,也拒绝了一些税收很高的污染企业入园。县财政还顶着巨大的压力,每年投入上亿元资金用于生态保护。可以说,没有巨大的魄力,是无法顶住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也无法产生推动工作的巨大动力和合力。
格局决定结局。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其实就是眼前和长远的关系。实践证明,只有开阔的格局和眼界,才有收获的喜悦、圆满的结局。通过多年的努力,蓝山的生态优势愈发显现,湘江源头、云冰山、百叠岭等景区吸引了大量省内外游客,成为县域经济最大的引爆点。2018年6月29日,省委书记杜家毫在湘江源头连喝三大口水,舜水田园综合体被他称为“这就是我想象中的田园综合体”。2019年来,一些大项目、好项目纷纷落户蓝山县,主要经济指标在永州市排名创近五年来最好成绩。2020年一季度,面对疫情带来的巨大冲击,蓝山依然实现了经济平稳增长。这些都充分证明了“两山”理论在蓝山的成功实践,探索了高质量发展的“蓝山样板”。
作者:蓝山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